阳光太仓人才网




-> 人才风采 -> 人才风采 找资讯

残障姑娘周琴的面塑梦

发布时间:2021-01-20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徐静 文/图

  以面为主要原料制成树脂面、冷瓷面等,再用手和各种塑形专用工具,将面团捏塑成人物的身体、手脚、头面,披上各色衣裳、戴上发饰,制作成一个个精巧的面人……这种被称为面塑的手工技艺,在我国已有千年传承,是中华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在沙溪古镇上,听力残障姑娘周琴靠着自学,在“方寸之间”探寻人生梦想,一步一步摸索进了面塑艺术的“大门”。

  走进周琴家的客厅,一眼就能看到电视机柜上摆放着色彩艳丽的丝网花和钩针作品。“这些都是我做的,前几年身体不好,一直待在家里,先后学了钩针、手鞠球、十字绣、丝网花、超轻黏土等等。”周琴告诉记者,自己大专毕业后原本在昆山工作,27岁那年不幸患上癌症,在上海华山医院救治一年后,才回到太仓进行康复治疗。

  这场大病带给她众多后遗症,也严重影响了她的听力。“那段时间,我感觉很自卑,不敢接触外人,一天天地就这样坐着,什么都不做。”周琴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心境下,她逐渐爱上了手工艺,并在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中寻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琴接触到了民间传统手工艺面塑。这种可以创作出人物、花鸟、动物等丰富形象的手工艺,一下子吸引住了周琴。

  随后,她开始尝试自学面塑。“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没有老师,我只能在网上购买一些模具来制作人脸和身体部分,无法像捏塑一样做出丰富多彩的人物表情、姿态和场景,也不会制作花鸟动物等。”周琴说,她购买了不少面塑书籍,在网上到处寻找面塑相关的视频教程,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学习,才逐渐摸索出了部分技巧,“算是入了门”。

  周琴向记者展示了她近段时间捏制的一些作品。众多小面人,有的弹着琴,有的跳着舞,有的提着小灯笼,姿态、衣物、发饰等各不相同,看着既精致又有趣。

  “我用的制作工具,有的是网上购买的专业模具,也有些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实用小东西,比如说这个金属饰边,因为花纹好看,被我用来压制面人的衣裙,让裙子造型更丰富。”周琴介绍,制作面人,需经过捏、剪、搓、拼、夹、压、镶嵌、组合、压纹等步骤,中间时不时需要停下来,等待材料干透再继续下一步。因此,往往需要耗费两三天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一个作品。但这样做出来的面人,可以保持长时间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可收藏,可把玩。

  “学习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每天都很充实,看到一个个可爱的面人娃娃在自己手里诞生,特别有成就感。”周琴说,她现在最希望的是实地跟着优秀的面塑师傅学习技艺,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塑工艺品,“有机会,我希望能在家乡开办一个面塑工作室,将面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展示给更多人看。”

 

人才风采 (最近更新)

正在打开...
【提出建议、反馈错误,得红包奖励】

微信扫码访问获得更好体验
【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刷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