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太仓人才网




-> 人才风采 -> 个人投稿 找资讯

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读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有感

发布时间:2018-04-19 阅读次数:  

一、久违的读书

    儿子学校发了一本《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难得空闲,拿来一读。一直都是电脑或者手机上看东西,好久不曾手捧书本读书了,而且以前读书是作为学生,如今身为家长而读书,这也是第一次。或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或在睡觉前,就这样断断续续,有详有略地看了三五天,算是一次久违了的读书了。

二、爸爸的读后感

    《读本》中从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各个角度出发,通过一些案例故事把其中的道理分享给家长们。通过案例,再对照着自己的孩子,真的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能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得《读本》第一章就有一个苏州地区的调查统计,统计显示苏州地区孩子的教育辅导和生活陪伴大都是妈妈,爸爸的占比很小。但我却是个例外,于是就把这段内容拍照微信发给了老婆,老婆回复:“那是你的荣耀”。好吧,这是我的荣耀。作为有着荣耀的孩子的爸爸,对《读本》的第七章“爸爸们,请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我是着重细读的,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三、父与子

    “走到孩子的心里去”,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就会浮现出自己爸爸的身影——高大、安全、无所不能。记忆中的童年,就是父与子的童年。不论刮风下雨,爸爸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上学、放学;爸爸教我英语、下棋、画画、游泳、打乒乓、无线电;给我做弓箭、铁丝枪、竹蜻蜓、电子门铃;带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轮船、第一次坐飞机;一起去人民浴室洗澡,洗完后一边在更衣室的躺椅上休息,一边教我100以内的加减法;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挤在人群中看舞龙;我考试得了100分,他笑得最开心,我做了错事,也是他最严厉,打我屁股最疼。

    我的爸爸走到了我的心里,如今,我成了爸爸,我该怎样走到儿子心里呢。我认为很简单,就是把这一份父与子的记忆传承下去。

四、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

    “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听起来似乎比较复杂,但其实说得通俗简单点就是“带着当儿子的记忆来当爸爸”或“带着当女儿的记忆来当妈妈”。《读本》中不止一处提到要“走心”,要和孩子沟通等,其实做到这些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孩子,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那么我的这个经验“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应该可以帮助到所有的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是儿子,就请爸爸多回忆一下,如果孩子是女儿就请妈妈多回忆一下。

    记得我的儿子刚出生后,我照常上班、下班、写程序、打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当了爸爸。孩子整天就是哭、睡觉、吃奶、拉屎。老婆、丈母娘、舅妈围着孩子团团转,我呢,有空了就去逗逗他,没空了就置身事外。直到有一天,儿子看着我,嘴巴里发出“吧吧”的声音,我才惊呼:“天哪,我是爸爸哎,儿子叫我爸爸了!”于是才逐渐把儿子接管过来,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亲近和交流。

    儿子会爬了,会说话了,会走路了,我和儿子的沟通交流也更加多了。我也逐渐适应了爸爸这个新角色。儿子渐渐长大了,而我也发现自己对儿子说的话,做的事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原来是我居然无意识地拷贝了曾经我的爸爸对我说的话、做的事。这让我意识到,我成了当年我爸爸的角色,那么儿子也理所当然就是我当年的角色了。

    记得儿子5岁那年,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嘱咐他要注意安全,听老师的话等等。就在这时,我儿时的记忆突然被激活了,想起了自己5岁时候,第一天去幼儿园时的情形,心情既兴奋,又有些害怕,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于是我赶紧接着对儿子说:“今天要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下午爸爸接你的时候,你要告诉爸爸有没有找到新朋友,还有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儿子点点头,很有信心地带着“任务”走进了幼儿园。或许,这一天他会像三十年前的我那样兴奋,但却不再会像三十年前的我那么害怕了。

    一般人们都会保留有自己4,5岁之后的记忆,那时候发生了什么,自己什么心情,为什么而开心?为什么而难过?害怕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那时候作为儿子或者女儿,自己在想些什么?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做?讨厌爸爸妈妈说什么做什么?无数这样的问题,不妨先在自己的记忆中找找答案。同样,孩子说这句话,做这个事,究竟是为什么?也可以对照自己的儿时记忆看看同样的事在自己身上有没有发生过。

    作为儿子的父亲,或者女儿的母亲,要不断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同时再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以及加入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前车之鉴”来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五、读后感

    带着记忆中的自己,我又打开《读本》再读,这时,重新看这些案例,我不再把案例中的孩子和我的儿子对照了,而是和曾经的自己对照,自己会不会这样?自己这样是为什么?后来怎样了?好多问题似乎变得更清晰了,完全就像像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所以这份经验不敢独享,也分享给大家,作此《从孩子身上找到记忆中的自己——读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有感》一篇。

    题外话,虽然我的记忆中满满的都是我的爸爸,但是我深知我的妈妈也同样深爱着我,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默默承担了家庭的很多责任,就是太爱唠叨了。我的儿子呢,现在他的表现各方面都很一般,当年我爸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很高,而如今我并没有完全照搬,因为我不认同孩子成绩多好,考上哈弗之类就属于父母教育的成功。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让孩子可以快乐,并让孩子具备“持续快乐着”的能力。所以,家长教育是否成功,等孩子长大以后,回忆往事时,再来评判吧。就好像如今,并不算成功的我,对我的父母,只有感恩,觉得他们永远是最好的父母!

爸爸——阳光浪子
2018年3月

个人投稿 (最近更新)

正在打开...
【提出建议、反馈错误,得红包奖励】

微信扫码访问获得更好体验
【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刷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