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太仓人才网




-> 太仓人社 -> 人社工作 找资讯

运用“互联网+人社”提升服务效能的思考——以江苏太仓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22 阅读次数:  

太仓市人社局信息中心课题组

【摘要】2015年国务院提出推进“互联网+”发展,把握机遇,重塑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培育新兴业态。本文介绍了太仓市人社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互联网+人社”面临的问题,提出运用“互联网+人社”提升人社服务效能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人社部门  互联网+人社  优质服务

人社部门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关乎民生之本。近年来,太仓市人社部门在加强政策执行、积极改善民生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人社信息化工作。目前,太仓市人社部门已经建设网站、移动数据端、自助服务等面向多种服务方式,涉及到社会保险、就业、维权等多类民生服务业务。人社部门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覆盖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25973家,73.9万张社会保障卡、30家定点医院、279家定点医保卡消费药店。在此基础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值得深思。

一、太仓市推进“互联网+人社”的基础条件

太仓市人社部门(前劳动保障部门)于2005年启动“金保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保审计系统、就业类信息支撑系统,信息化建设具有相对扎实的基础。

(一)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

2016年,人社部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太仓市人社部门积极响应,大力推进信息数据一体化,从数据涵盖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首先,确定数据内容。明确信息数据库数据内容,包含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维权、人事人才、手机app等五个方面,以社会保障卡为媒介,集个人档案、社保业务、劳动事务、民政低保、健康档案、金融业务等功能于一体,完善数据的基本信息,增强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其次,确定服务模式。建立“村村通”服务模式,利用广电光纤、电信ADSL技术将分布于全市的各个信息点与局信息中心平台相连。建立“两地三中心”安全管理模式,局中心机房实时向行政中心机房进行异地容灾备份,同时向局备份机房进行镜像备份,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总体上,太仓市人社部门通过“纵横互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应用服务数据平台,使城乡信息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备。

(二)建立多方位信息服务平台

太仓市人社部门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覆盖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群”和“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太仓市人社部门以金保工程为依托,建成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两大类业务系统,建成了服务同步的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方面,开展事业单位招考、人才待遇申报、社保信息查询、医保公共查询、诚信自助打印、诚信自助验证、12333咨询等各类互动工作,解答群众有关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疑问;在移动客户端建设方面,利用51社保掌上通工具,与移动公司信息共享,借助51维权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随时随地获取劳动仲裁、维权等服务。

(三)拓展社保卡协同共享功能

积极优化信息系统布局、强化持卡库等基础库建设、促进横向整合与协同共享,方便每一位持卡者办理人事人才、金融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公共就业等业务。太仓市人社部门升级改造HIS系统、医院端系统和药店端系统以适应社会保障卡的新功能,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与农业银行开展合作,自上而下建立起金融社保卡技术管理框架,为社会保障卡注入金融服务的应用功能;随着社会保障卡功能的完善,制卡和补卡业务需求急剧增大,太仓市人社部门除采用批量制卡和零星制卡的方式外,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出了自助拍照一体机和自助制卡一体机,方便群众即刻取卡。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互联网+人社”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涉及业务十分复杂的新型课题,特别是人社部门服务对象广、业务复杂,要利用“互联网+人社”提高整个人社系统服务效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参数问题

太仓市人社部门下属5大类25小类业务,大小系统63个。从“互联网+人社”的要求来看,技术参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参数设置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太仓市人社部门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地方性举措。例如“土地换保障”和“农民工参保”等,太仓人社部门大胆创新,自行探索设置参数,顺利推进工作。可是后来也出现了因缺乏经验、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与省新制定参数不符的问题;二是参数修改问题。从太仓人社数据库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就业服务等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中的子系统都会根据政策的变化,更改并实现算法的升级改造,进而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惠及于民。比如,医疗保障这块会根据太仓市的特点定期制定相关政策,这就需要系统能够根据新政策修改部分算法及功能,当下时代日新月异,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增长,政策亦随之而变,这就给参数的更新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系统陈旧问题

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要想往深层次发展,其中很大的障碍是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应用集成方面的问题。对于太仓人社来说,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2005年开发太仓社保系统采用的是核心二版技术架构,之后省级系统采用了最新的核心三版设计架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也要不断更新升级,但是由于太仓的社保系统已上线运行1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可用数据,同时与周边的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联网,因此系统升级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迁移、顶层设计和接口联网。需要做好充分调研、了解需求、界定范围、排好优先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制定有效的升级方案,一个不全面就会造成系统后期集成性不好的问题,导致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对接,数据共享。

(三)能力水平问题

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建设对单位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建设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但在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习惯性思维、主动性不足、综合型的人才不足等问题。太仓市人社部门共有职工41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260人,但是从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角度分析,职工普遍存在能力水平不适应等问题。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总是习惯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有时候并不高效,原因在于工作思维固化、方式方法陈旧化;共建共享可以不断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基层职工反馈的问题因无法及时完善导致职工积极主动性不足,归根结底就是反馈机制不够健全,这需要工作人员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来提升人员积极性;造成综合型的人才不足有很多原因,比如职工对信息化前言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缺乏有特色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训制度等。

三、对策建议

运用“互联网+”完善顶层设计,扩大数据共建共享,有效促进人社部门扩大服务面,增加服务方式,加快服务速度,进而有效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服务质量。

(一)明确基本业务要素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网、一号、一卡”的一体化,要落实到人社服务的业务需求上,从民生服务角度,主要明确三大类业务要素:一是就业类业务要素。人民群众对就业提出了新的需求,现有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加以完善,才能准确感知劳动者需求并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就业率;二是社保类业务要素。社会保障卡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形象,更是便民服务的生活卡,完善“社会保障卡”建设,要围绕“社会保障卡”进行以点带面的业务整合,推动实现“数据大集中、业务一体化、应用一卡通”;三是劳动关系类业务要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进一步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要加大力度推广线上服务,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及网上反馈,完善“两网化”管理工作、加强劳资纠纷预警、注重预防协调、加大执法力度。

(二)提升队伍专业能力

要想把整个信息化部门建设成为一支服务观念强、服务水平高的服务队伍,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交流研讨。信息化是以信息、流程、人与组织、软硬件设施等多方面构成的一个整体,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务。不仅需要信息化执行部门的参与,更需要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参与,要以长效的跟踪机制为依托,建立起定期的交流研讨活动,为思维注入新活力;二是扩宽业务范围。技术工作者,除了应当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地学好前沿技术知识,提升业务效能上使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复合。要了解日常使用终端操作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子网的划分和管理、负载均衡和流量的管理等。要重视信息安全,如对信息化安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防御系统和防火墙等),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与容灾管理等;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信息化工作相关部门在明确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要采取“职位轮换”、“人才互补”和“技能搭配”的工作制度,既有利于员工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又能激发员工队伍活力,同时解决信息化部门结构性人员短缺和培养复合性人才的问题,还能增加员工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优化员工在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三)抓实各项基础业务

将人社工作与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人社”,全面推进各项业务,根据人社部门改善民生的特质,着重抓实以下几项重点业务:一是“互联网+就业创业”。为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体系,转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营造创业文化带动就业的氛围。我们要借助网站、微信订阅号等互联网媒介,不定期发布相关政策信息。综合各部门资源更好地为就业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更好地方便群众查看相关信息,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办事效率。通过汇聚整合就业创业数据,准确判断劳动者的就业状况,辅助认定就业扶持等政策待遇的享受条件;二是“互联网+社会保障”。发挥好社会保障卡在社保方面的承载力,不仅需要社会保障卡具有金融功能、医保功能、身份识别功能,更需要社会保障卡具有完善的用户信息。以社会保障卡为媒介,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运用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开放信息共享。构建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多点互联的“一网”通办。完善“社会保障卡”功能,争取实现生活“一卡”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用户经常办理的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个性化信息推送、实现远程材料扫描认证等;三是“互联网+依法维权”。目前,太仓市宽口径就业约40余万人,劳资纠纷个案呈上升趋势,且劳动者希望得到更为便捷的维权服务。因而,劳动保障维权要结合劳动用工管理来加强劳资纠纷预警排查工作,定期进行全市的劳动关系分析预判。劳动监察部门在开展“两网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查漏补缺,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办事效能、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推广网上维权和网上调解仲裁等新模式,提供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等服务,做到全程网上办理。

 

【参考文献】

1.任社宣,“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出台,《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年20161111期。

2.吴丽娟 梁京章,“信息化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的思考”,《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2016年04期。

3.权敬,“‘互联网+人社’提供了哪些便利”,《慈善公益报》,2016年20161121期。

人社工作 (最近更新)

正在打开...
【提出建议、反馈错误,得红包奖励】

微信扫码访问获得更好体验
【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刷新

返回